首先,陷入瓶颈的产业化应用,产业化应用是指:将3D打印机运用在医学、建筑等高精准需求领域,从而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。然而,令人失落的是,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并不理想。目前对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,3D打印业务基本上还处于投入阶段,并未形成显著营收。“现在是市场导入期,我们也只是在联合医院做‘样板’客户,谈营收尚早。”某上市公司相关人员表示。
为何这项号称“第三次工业革命”的技术仍没有迎来产业化的春天?专家认为有3个因素限制了3D打印服务产业化运用的发展。

第二,成本:打印设备和打印材料的成本过高。据了解,产业化运用对3D打印机设备的需求极高,打印设备售价基本在几万到几十万的区间内。并且国内采用的高级打印材料基本是从外国进口,价格昂贵。令不少上市公司尤为头疼。
第三,产业链:产业链配套,是制约3D打印产业化的重要原因。举个例子来说,当下流行的各种APP能够运用在智能机上,但在诺基亚时代这个产业链依旧无法快速形成。
所以类似APP的医院、建筑等需求,目前3D打印虽然已解决了不少这些需求,但整体来看3D打印机尚处于试错的阶段。
其次,价格战火热的3D打印机售卖,3D打印售卖目前尚处于火热阶段,各种类型的打印机也是层出不穷。市面上只要有新设备诞生,模仿跟风者便不计其数,导致竞争激烈。盗版产品价格一压在压,成为限制3D打印机售卖的利润的关键。
再者,稳步发展的玩家打印服务,除了上述举步维艰的3D打印机产业化应用以及3D打印机售卖,当下风靡的3D个性打印服务在市场中就显得如鱼得水。
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旺盛,各种个性化打印需求层出不穷。这就印证了每一个新诞生的科技,总会迎来众多的拥趸者,3D打印服务如是。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打印需求并没有过高的技术难题,当下的3D打印设备完全能满足需求。

想了解更多的3D打印服务知识,推荐【惠柏智造】http://www.chuanjiaqi.com